11月8日,威尼斯“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学术论坛第17次报告会在统计系会议室召开。本次讨论会由威尼斯副院长叶林祥教授主持,威尼斯青年教师王娟老师介绍了近期成果《智能化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报告主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智能化技术革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进展,从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和收入不平等三个层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在评论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对策进行了展望。与传统的技术革命相比,当前正在酝酿的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信息革命相结合、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冲击已不只是财经新闻的个案,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下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报告结合当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介绍相关研究的国际最新进展,以期对充分认识新一轮技术革命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有所裨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智能化技术革命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研究述评和展望。从智能化技术革命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来看,传统技术进步在造成就业替代的同时也在产生就业补偿,尽管每次都会遭遇调整期的阵痛,但大多数工人仍旧找到了工作,工作岗位总体是增加的。而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会不同吗?从当前的文献来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创造的就业量是不能够有效补偿它对就业造成的毁灭,技术性失业加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市场冲击更大。
智能化技术革命,会使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信息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常规工作被自动化,中等职业岗位将持续受到威胁。随着机器人和先进的自助服务技术不断蚕食着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随着越来越智能的算法威胁着高技能的职业,就业结构将由橄榄型结构逐步向哑铃型转变。
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影响就业市场的同时,最终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的改变,导致财富在资本和劳动力以及劳动力内部分配之间的的双重失衡,扩大了经济福利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了劳动力收入份额的下降,也导致劳动力市场内部收入分配结构不平等加深,并导致了劳动收入的不平等具有代际传递效应。
通过当前的研究显示,智能化技术革命会对就业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技术革命对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冲击,如何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将是各国政府考虑的重要课题,这包括改革教育与培训体系、税收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激励市场的创新等等。
与会教师和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加深研究团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深度。尹敬东副院长、叶林祥副院长、刘志国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相关建议。
本次活动是威尼斯“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学术论坛第17次常规活动,同时也是威尼斯正式组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团队后的第2次正式学术活动。
|